《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第二卷)记述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的党史。这段党史是我们党90年历史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期。历史是一面明镜,可以映照现实,折射未来。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重温这段历史,不仅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
一、全面了解我们党29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9年。按照党史分期,这段党史被称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这段党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史》第二卷据此将全书的框架结构设立四编,与上述四个历史阶段相对应。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记述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记述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记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记述了我们党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的两年。
这29年间有几个重要时间界线和节点。1949年10月,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开始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同时,这也是这段党史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的开始;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的开始;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这是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开始;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这是第四阶段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的开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是两年徘徊历史的结束,也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的结束,同时,又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开始。
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段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一段波澜起伏、辉煌曲折的艰难历程。这29年中,我们党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弊、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1959年至1961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我们遭到美国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外交压迫,受到的压力世所罕见;我们要废除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临的任务世所罕见;我们发生和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遭受的挫折也世所罕见。
“未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29年的历程,艰难曲折,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富有启迪。历史是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历史更不会倒退和重来,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只有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二、充分认识我们党29年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29年。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一时期充满艰难曲折,甚至遇到重大挫折,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对这29年的伟大成就,要全面、客观、辩证地审视。
首先,从宏观视角俯瞰,29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各级政权,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是通过“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三是初步探索了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三者都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其次,从中观视角考察,29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思想理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理论探索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八大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判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年总结》等著作,集中了全党智慧,是这一时期富有建树的理论成果。在政治建设上,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我国两项基本政治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建设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在文化建设上,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民生上,改善了人民生活。鉴于当时的国力状况,我们实行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了几亿人口吃饭穿衣的大难题,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在国防外交上,巩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此间我们建立和发展了强大的国防力量,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自行研制生产了核武器,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成功地保障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国家主权。我们开展多边和双边外交,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再次,从微观视角透视,在那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创造了许多中外历史上的第一次。譬如制造了第一架“初教5”飞机;生产了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和第一台“东方红”牌54马力拖拉机;第一次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先人遨游太空,九天揽月的梦想;还有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令世人刮目相看。许多类似的第一次,充分说明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不能割断,历史更要全面辩证地观察。无疑,这29年如果不发生失误,不出现曲折,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无论怎么说,29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创造了根本条件,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深刻学习和领悟我们党29年中所培育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的一个时期里,全党上下万众一心,坚定理想信念,大力继承革命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弘扬体现时代特色的精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使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
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了解到,29年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培育和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时代精神。诸如体现高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的抗美援朝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憎爱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以及其他精神等等,可以说,举不胜举,难以尽书。29年中,党和人民以独有的精神风采和风貌,给这段历史烙下深深的印记。从中我们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看到了这些精神所折射出的伟大光芒。
伟大的时代和事业,呼唤和造就伟大的精神。正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和造就了这些伟大精神。这些精神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以鼓舞和支持,成为他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的重要政治资源。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应该继续接受这些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教育,继续经受这些精神的洗礼。虽然时代不同了,社会已经转型,但这些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永远不朽,其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仍然会给我们教育、启迪、感动和激励。
四、牢牢记取和把握我们党29年所获得的经验教训
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是党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史的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意义所在。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知道,该书对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基本经验作了简要归纳和概括,这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按照民主和法制紧密结合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要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变化,制定和及时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积极创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上述总结归纳,从正面、从我们做的比较好、比较成功的方面讲,获取的是经验;从反面、从我们做得不够好、不够成功、甚至是失误或错误的方面讲,得到的是教训。我们党这29年,经验丰富宝贵,教训深刻沉痛。对于后者,原因多重复杂,具体讲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党执政时间短,缺乏治国理政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思想理论准备,对其客观规律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党内的民主制度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渐遭到破坏,党内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等现象。国家的法制也不健全,某些封建主义的思想遗毒未能肃清。三是革命胜利后,党和党的一些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四是外部不利环境造成的压力,使我们一段时间对国际形势作出了不准确的判断和过度的反应,等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对于29年付出沉重代价而获得的经验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永远铭记。
恩格斯曾经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对于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自身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和前进的动力。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他还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我们党是一个光明磊落,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于纠正错误的党;是一个认真总结经验,并善于总结经验,敢于从困境中奋起的党。正是我们党总结和汲取了29年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辟并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古人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通读《党史》第二卷,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90年历程,审视当初之“简”和现在、未来之“巨”,则能深刻感悟此语的份量和含义。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党29年乃至90年的历史昭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得到支持,不断地从自己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披荆斩棘,不断开拓出前进的道路。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两个重要历史节点,努力实现我们既定的宏伟目标,再创中华民族的复兴,再造社会主义的辉煌。